媒體評論



2017

『歷經「小」系列洗禮過的林文中舞團,在這樣侷促的空間大大發揮,不大的空間也被區隔了好多的表演區域,舞者加入物件或是服裝
布料等等的奇想動作,的確有著令人目不暇給變化萬千的感受,對觀眾與表演者都是全新的挑戰。』

~台新藝術獎2017特約評論人/貧窮男

2016

「每一段小品都流露出濃濃的林文中舞團特有的身體語彙,卻都還有各自的獨特性,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,每一段舞都好好看。當一個作品可以從第一秒到最後一秒都緊緊吸住你的眼睛,就成功了,林文中舞團的《流.體》就是這樣的一個作品。」

~資深網路評論/賈亦珍

「林文中是個穩紮穩打的身體研究者,帶著願意投入研究的舞者們,細細地,一針一線編織每一個關節的轉動、每一寸肌膚的聯動,至每一個體有形與無形的牽動。」 

~表演藝術評論台專案評論人/樊香君

2015

「《空氣動力學》卻體現了生命的力量,無論是群舞、雙人舞或是三人一組的舞蹈均有其流暢的節奏,那是每個個體演繹出來的生命質感,運用實在的身體張力將演出一氣呵成地表達出來,舞者掙扎扯下白色紐帶的一幕,更是將那種從上而下的力度表現,讓人印象深刻。」

~澳門文化劇場學會駐站評論人/糊塗

「整體全員的專注投入、能量收放的連綿引動,經常造就一種眾志成城的狀態,讓人為之感動。」

~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/楊美英

2014

「在「長河」中,林文中讓舞者呈現了舞團從未有的身體樣貌。七位舞者以手肘/手腕等關節即興般若有似無相連,構成不規則的人體鏈結,高低起伏地流動延展,有如河流前進,時而波光粼粼,時而水花飛濺。奇妙的是,明明只是七人組的隊形流動,不敘事不抒情也不炫技,卻變幻多端,硬是讓觀眾眼神跟著舞台長河延伸。」

~台新藝術獎2015特約評論人/ 何定照

 「甫於水源劇場首演的《長河》是一支高度寫意的舞作,而其中的意境直接訴諸舞者身體的流轉形塑,毋需假借其他象徵或聯想。終於我們看到編舞者林文中選擇回歸單純的肢體,成熟地鍛造舞者的身體,描繪了一首如詩又如畫的作品。整場演出舞者們不發一語,卻令觀眾屏氣凝神。」
 

~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/趙綺芳

「在《慢搖‧滾》75分鐘演出過程中,相信多數的觀眾是被迷惑的,因為舉凡樂師的身體、舞者的歌聲,均達到近似專業的要求,進而營造出一種交融無間的『氛圍』(aura)。『氛圍』的襯托,當然要藉助一些手段。南管本身是一種『慢』的藝術,演出起始,呼應作品名稱,舞者與樂師慢搖而起,在慢搖的過程當中,樂器在舞者的懷抱中成為肢體延伸,樂師手中的樂器,不再純粹只是發聲的工具,轉為帶動肢體的觸媒。就在這搖起之間,舞者和樂師的關係愈來愈密切,兩者的界線也就慢慢模糊了。」

~表演藝術評論台2014年度駐站評論人/林采韻

「結合舞者、南管音樂家、鋼琴演奏者,歷經一段時期的溝通、磨合之後,共同呈現出一齣表達今日都會男女在愛、慾中掙扎,在孤獨徬徨中尋求超脫的戲。戲中,演員們自然而有效率的跨領域演出,舞、樂、劇的相輔相成、相互激盪,經營出內斂的、『悶燒』式的『慢搖滾』。」

~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/陳漢金

2013

「林文中的編舞避開了具體情節的陳述,相當抽象的藉著舞者們瞬息多變的肢體動作、走位移動,細緻微妙的表達出擊樂中特有的節奏與韻律,敏銳的反映出樂曲中的力度、對比與起伏。林文中還一再經營著『對位』的效果:舞蹈與音樂的時而錯開、時而疊合;舞者與舞者之間的分置與疊合(諸如二位加三位,一位加四位,女性加男性的巧妙多變的組合變化)。如此的,整個舞蹈呈現出抽象的、超脫的、流暢的音樂性,讓聽眾們彷彿在舞蹈中看到了音樂。」

~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/陳漢金

「《小.結》以極抽象的時空結構,極純淨的身體賦形,布展了一幅兀自流動的小宇宙。因為沒有刻意操作觀眾的感受,並非延引觀眾進入中介狀態的儀式感;也並非純粹追求去舞蹈化的風景文本,意欲觀眾產生抒情或欲念。推動七十分鐘無機生產布署的關鍵,在於還原存在的物質狀態,在於空間自有能量,在悠悠流逝的時間感裡,我們看見一幅幾乎沒有任何言說目的展示,如同宇宙沙河,瞬生瞬滅,無啟無終,無欲無念,連身體都退位,一個空的空間,物質的世界。」

~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/紀慧玲

「《小‧結》是『小系列』的最後一部,它不僅僅與前面所有的『小系列』作品都截然不同,更是前面所有作品的追尋總結,沒有『小系列』前面的每一部創作,林文中走不到《小‧結》的境界,而做為觀者,看到這樣一部創作者的生命印記,只能感慨何其有幸身歷其境。」

~Art Plus Column / 林芳宜

2012

「《小河淌水》證明了林文中具有精巧敏銳的抽象戲劇概念,他的舞者們創造出無窮的排練組合,喚起觀眾山水景色意象的不是人貌,而是更多地貌與詩意的可能性。」

~芝加哥論壇 Chicago Tribune

「湛藍海水的紅色金魚、衝浪戲水的紅男綠女,鎮日與電腦對話的宅男,足不出戶卻透過網路世界『享受』大海悠遊樂趣的現象,透過台灣現代舞蹈家林文中28日在芝城茹思佩琪藝術中心發表的舞碼新作『宅男海灘』,無疑完美結合舞者肢體線條能量以及時事話題,同時充分顯示台灣年輕一代舞蹈藝術人才挑戰世界的實力。」

~世界新聞網-北美華文新聞

2011

「《小南管》不再只是探討客觀定義,而讓這種藝術形式與我們的當代生活真實地建立連結,也奪回了創作者重新詮釋傳統的定義權。」

~ 表演藝術雜誌 -《小南管》演後評論 2011 September

「林文中能將傳統包袱變成創作的泉源,更能以細膩直接誠摯的情感,將傳統中的『美』帶出來直接感染觀眾。」

~ 香港文匯報 -《小南管》演後評論 2011.7.8

「《小南管》是林文中為其同名舞團所編作另一個令人激賞的作品-細緻微妙且生動有趣地融合現代舞與傳統南管音樂。 」

~ 台北時報 Taipei Times ‬2011.5.23‭

「一個富有原創性的舞蹈作品。以巴哈『平均律』為伴,年輕的舞者表現出精湛的技術,在放大的積木所排列的幾何圖形中穿梭舞動,時而帶著微笑展現詩意般的童趣,也帶給觀眾活力無限的啟發性。」

~ 法國十字報 La Croix -《尛》演後評論 2011

「以最精簡的方式來表達舞蹈的本質。舞者們在一場類似於七巧板的遊戲中尋找可能的組合模式,彷彿是一群小孩子,在玩耍與遊戲當中,表現輕盈肢體語能量的同時,又能讓人會心一笑。」

~ 法國普羅旺斯報 La Provence -《尛》演後評論‭ 2011

2010

「猶如孩童眼中映照的大人世界,各式形狀的大型積木,組合成的物件都像是能承挑夢想的真實載具,帶領我們進入《尛》的劇場思維,恣任想像無限騁馳。」

~ 表演藝術雜誌 2010 December

「重拾童趣,一場人與空間的對話。」

~ 表演藝術雜誌 -《尛》演後評論 2010 November

「林文中的最新作品《尛》,證明了自己擁有頂尖編舞家所具備的才華。他不僅把舞作和舞團提升到另一個層次,更為台灣其它的小型表演團隊,提昇了標竿。」

~ 台北時報 Taipei Times ‬2010.9.27‭

「林文中的舞蹈語彙超越疆界與傳統,像是在西方的當代舞蹈中注入東方的元素。」

「林文中證明了大作品可以存在於小空間之中!」

~ 國際芭蕾舞蹈雜誌 Ballet-Dance Magazine 2010 June

2009

「《情歌》在最小的表演空間裡,產生了最大的衝擊。」

「林文中創造了極簡之美。他極具善於精簡時空來傳達意念的天賦,同時給人層次豐饒、細膩而巧妙的作品;如同波斯的微型藝術品,在那樣小的世界中同時夾雜現實與夢境,觀察越久越能察覺其中的奧妙。」
 

~ 台北時報 Taipei Times 2009.5.25

「《小》是林文中舞團一個腳踩著地板、不浮誇的開始。」

~ 表演藝術雜誌 2009 January

2008

「《小》,一支難得且成熟精鍊的作品。」

~ 台北時報 Taipei Times 2008.12.31

「《小》無論是編舞、作曲、舞台設計或是舞者的詮釋都是高度成熟的作品。」

~ 台北時報 Taipei Times 2008.12.22